-
这样看,乌克兰危机与台海问题相似
中亚的阿富汗、东欧的乌克兰和东亚的台湾,三个相距遥远的地区,可以归为同一组,作为理解当前世界紧张局势的三大焦点。[全文]
-
神治→天治→民治,春节意涵的历史性跨越
这个已经走过了四千多年历程的节日还将继续走下去,因为四千年来,无论是在驱鬼祛邪的意义上,还是在顺天应时的意义上,它其实都是围绕着人民的美好生活这个中心主题的,万变不离其宗。如果再用一个词语概括春节在今天这个时代的意义,那就应该是:礼赞人间![全文]
-
苏联解体之谜,通过中国的成功而解开
“自十七世纪中叶以来”三百多年的“基督教文明”世界争霸历史恰成对照的,是一条两千多年来贯穿始终、绵延不绝的光明主线——从中国历史传统中的“公天下”理想直到今日中国首倡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而光明所向,苏联解体之谜随之而解开,霸权主义的历史也将随之而终结。[全文]
-
何以理解文明问题与现实世界?
西方文明本性上就一个游居文明,这个文明由于没有连续定居的传统而且一直鹊巢鸠占他人土地所以并不固定属于同一个地区。换句话说,它永远需要有新空间、新领域、新边疆供它开拓、征服、探索,供它释放其强大的运动主义能量。[全文]
-
文明问题是个历史问题还是现实问题?
当前这个以中国快速崛起、美西方快速衰落、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快速重组为主要特征的世界局势,又是一次历史性的时代巨变。于是,与30年前冷战结束后“文明冲突论”应运而生的情况类似,新一轮的文明理论研究又要复兴了。[全文]
-
马丁·雅克很懂中国,但还是没解释清楚
固守在主流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传统中的这一部分人,继续拒绝承认中国和平崛起并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现实,继续将中国视为一个新兴的西方式霸权国家,继续按照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假定推演中国崛起对于既定世界秩序的冲击。[全文]
-
西方的舆论操纵如何毁伤了自身?
这是一种神权,一种深深地根源于一神教传统的权力。在前现代时期一手持剑,一手持《圣经》,就可以征服世界;到了现代社会,宗教权力式微,他们就通过对真相、对重大新闻、对流行知识公众舆论的垄断,依然保持着这一权力。[全文]
-
“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到底错在哪?
针对文明的消亡、与新文明继承等问题,不同的史学家有不同的观点,但有一点非常突出,对于中华文明在所有人类文明中是唯一延续至今没有中断过的文明这一点,在任何一个文明理论大师那里都没有争议。[全文]
-
美帝国的特殊性,20世纪100年里是一种,21世纪这20年是另一种
自美国崛起为世界帝国后,长期处在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矛盾关系中,并形成单边主义的外交风格。正是因为相信自己的价值观放之四海而皆准,美国才常常会到地球的另一端定义自己的国家利益,妥协和均衡很晚才被写入美国人的国际政治字典中。但是,这个分析框架,无法用到21世纪。[全文]
-
疫情之下,游居文明也暴露了它的天性
在疫情冲击之下,整个社会重新回归“贵壮健,贱老弱”的道德准则,选择牺牲老年人拯救年轻人,甚至牺牲老年人拯救国家经济,也都不奇怪,因为这也是这种文明的天性。[全文]
-
全球疫情“政治曲线”中的文明因素
疫情发展曲线的前半段,主要是病毒驱动,曲线也基本上是“医学曲线”,各国都差不太多;但后半段的三个指标——峰值高度、拐点时间、下降速度——则事在人为,基本上是一条“政治曲线”。[全文]
-
以前问“中华文明缺了什么”,现在问“中华文明多了什么”
在生存竞争的世界里,一个失败的国家,只好不断地检讨和批判自己的历史文化和所属文明;而一个胜利的国家,则可以将历史与当代连接起来,将自身文明视为优秀文明,视为在当下和未来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全文]
-
在五千年的“天下文明”中找到“中国逻辑”
一个特殊的文明,特殊的国家,自然有其特殊的一套逻辑,非如此不足以解释其独一无二的延续性、成长性和新的复兴。而此书的编写从少数几个基本概念和各个基本概念之间的基本关系出发,通过逻辑推导,建构起一套能够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运动进行概要解释的理论框架。[全文]
-
戈德曼说对了什么?说错了什么?
戈德曼也的确称得上是个“体面的对手”,他的一些断言,正确与否另说,至少不是平庸的观察家能够说出来的。但是也仅此而已。读懂中国,讲好中国,终归还是中国学者自己的任务。[全文]
-
“人民万岁”的标语向世界宣示了什么?
其实,检验西方国家“人民性”真假的方法也很简单,只要设想一下:把“人民万岁”这个标语也像中国这样在国庆当晚用高科技焰火射向首都上空,当作国家的一个政治宣示,会在这些国家里引起怎样的效果?[全文]
-
海军出身,让我对中国和世界不抱有童话幻想
我从一开始就不大轻易做中国与外国的两两对比,因为中国的一线大城市、东南沿海地区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国;中国的中西部占全部国土的四分之三,全部面积相当于12个法国;当人们说中国如何如何时,其实每个人所说的都只是他所认识和理解的那一小部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