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同富裕离不开教育公平,城乡差距亟需缩小
现在的北大学生中,父母双方都是农民的比例已经非常低。我每次上大课时都要做个小调查,满足上述条件的学生占比在1%~2%。当然,这限于我教学的班级,可能有标本偏差。然而在我上学的20世纪80年代,这一占比能达到1/3。[全文]
-
老百姓对疫情还有恐惧心理,政府要负起责任来
还是鼓励大家坚持住,不要倒在黎明之前。相信2023年中国经济一定会向好,做企业的不要在悲观情绪中退却了,要坚持到2023年春暖花开时。普通人当下最重要的事是做好疫情防护,顺利渡过这第一波比较猛烈的疫情。[全文]
-
我为什么主张给老百姓发钱?
为什么政府更愿意去搞投资,而不是发钱给老百姓消费?我们换个角度思考,造高铁最终目的是为了老百姓出行更方便,这其实就是一种公共用品消费的升级,那么发钱给老百姓直接消费为什么不行?[全文]
-
低端产业转移到东南亚,但有一项不会
越南替代中国,这完全是一个神话,是不可能发生的。我今天刚看了一下数据,越南的出口量大概是3600亿美元,中国2021年的出口量已经3.3万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超过了6万亿美元。[全文]
-
中国经济的韧性
事实上,中国非但没有跟世界脱钩,世界对中国的依赖度反而在增加。很多人担心俄乌冲突带来的影响,但我并没有看到冲突对中国有多大影响。欧洲想要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只能多挖煤,但挖煤不可持续,因为气候变化是欧洲最重要的一个议题,下一步必须多用太阳能、风能。设备从哪来?中国。[全文]
-
同意取消预售制,但有两个条件
取消预售制不应该一蹴而就,更不能以国家的强力政策,比如说“三条红线”来卡,而是应该给房地产企业和银行一定的时间来适应,这个时间可能需要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银行和房地产企业要配合起来才能做到。[全文]
-
下半年经济,如何强势反弹?
从去年下半年一直到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为什么快速放缓,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奥密克戎的影响,二是房地产行业的冲击。如果下半年能在这两方面有所行动,全年经济增速达到5.5%的目标仍是可期的。[全文]
-
重启国内消费,应该给低收入群体直接发现金
政府应该给低收入群体直接发现金,那些受到疫情影响、收入降低、失去了工作的人也可以直接发现金,这些钱限定用途,并且限定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这样大家会很快把钱花掉,消费就能立即启动起来。[全文]
-
“农村孩子上了差的大学,还要被学费再次惩罚”
我上大课的时候总要问,哪位同学的双亲都是农民?300人的大课,大概只有两三个同学举手。不仅如此,北大学费25年没涨过,但三本大学学费有些高到8万块一年。谁在上三本?大多是农村孩子。这对农村家庭是一个双重惩罚机制……[全文]
-
面对当前经济形势,我还是坚持给老百姓发数字现金的建议
我个人觉得,把着力点放在供给侧这种思路要重新思考,因为我们整个全国的产能是过剩的,生产的东西没人买,我们现在还想让企业多生产,这是不可能的。需求投资上不去,出口贡献是有限的,你还得靠国内需求,国内的消费。[全文]
-
为什么我主张十年义务教育?
公务员报考也不应该限制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很多基层公务员的工作大专生完全能够胜任。我认为职业教育改革不要去搞类似于普通教育这样的平行体系,这样反而固化了上升通道,降低了社会活力。[全文]
-
如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还得靠教育
社会流动性降低,恰恰说明了我们这些低收入家庭孩子获得的教育机会,要比城里中产阶级的少,而且我们老说“鸡娃”,那都是中产阶级的事儿。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别提“鸡娃”了,几乎都是“放羊”。[全文]
-
中考分流太早了,建议推行十年义务教育
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十年义务教育可以这样安排:小学五年,再实行中学一贯制,初中和高中合并成五年,上初中随机分配学校,从根本上杜绝择校。这样,学生分布也较为均匀,好学生可以带动后进生。[全文]
-
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挑战与政治哲学的重构
中国共产党是西风东渐的产物,但中共的成功奥秘是将西方思想和实践与中国现实和传统相结合。当代中国学者的挑战是,如何将这一过程理论化,在中国文化框架内吸收消化西方思想,创造新的中华文明。如同消化佛教冲击一样,中华文明能否成功消化西方文化冲击的标志是:若不刻意深究,已不会注意到西方文化的存在。[全文]
-
人口老龄化带来冲击,养老金会亏空吗?
现在中央政府已经开始补贴养老金和医疗,这源于地区养老金的不均衡。虽然有些贫困地区养老金有亏空,但南方一些省市养老金相对富余。未来全国统筹起来,集中调度,可以保证养老金至少在短期内不会有亏空。 [全文]
-
消费端要发力,重点是解决这两大群体的“尴尬”
去年总理说,我们有6亿人的平均月收入在1000块钱左右。其实这数字没什么好惊讶的,只要注意看一下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就能了解。所以,中国收入增长和消费增长的重点,是在最低收入的50%,而这部分人基本都在农村。此外,中国中产阶级消费要起来,面向中间层的消费品是很欠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