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永定:有些学者讳言投资的驱动作用,谈消费成了政治正确
最后更新: 2023-01-18 09:06:23【导读】 “除非出现严重的“黑天鹅”事件,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超过5%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为了提振信心,把GDP增速定在6%也无不可。”
“不少学者比较讳言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提高消费在GDP中的比则成为一种政治正确。我以为,对投资和消费之间的取舍需要有平衡的认识,要区分消费和投资对当期和未来经济增长的不同作用。”
1月17日,由人大重阳主办的“2023宏观形势年度论坛”在京开幕。著名经济学家余永定教授在会上就2023中国经济形势分享了上述观点。
下文为演讲全文,为便于阅读,部分内容有所删改:
余永定:
您好!非常感谢重阳的邀请。今天,我主要和大家分享两个观点: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中国2023年GDP增速的问题,这是比较重要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中国经济增长动力问题。
一、经济增速
2023年中国经济形势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新冠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相信2023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应该可以超过5%,达到6%以上也并非不可能。我的主要理由有两个:
第一,中国还有实行扩张型宏观经济政策的较大空间。
1. 财政政策。尽管中国的地方债务问题严重,但根据IMF的数据,中国政府债务(中央+地方)对GDP的占比在2021年10月为止是71.5%。
同中国相对比,日本国债占GDP的比重是262%,意大利是151%,美国是137%,西班牙是118%,新加坡是118%,加拿大是113%,法国是113%,欧元区是95.6%,德国是69.3%。考虑到中国GDP的增速和中国高储蓄率,中国的财政状况显然好于大多数国家。
2. 货币政策也还是有空间的。作为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国的准备金率目前是11%,美国的准备金率自2020年3月已经降到0%。中国的其他各种政策利率工具,比如2007年和MLF也仍有下调的空间。
3. 再看通货膨胀。中国在过去十多年,CPI通胀率一直保持在2%左右。PPI从2021年3月起有54个月的负增长;2019年1月起有17个月的负增长。2022年10月,CPI同比增长1.8%,PPI同比下降0.7%。2023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可能会上升,上升多少现在很难估计。
消费者在哈尔滨市香坊区一家大型连锁超市购物。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如果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明显恶化,中国采取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的空间就会大大压缩,这是值得我们高度警惕的。但到目前为止,从通货膨胀率的角度来看,中国实行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第二,2023年GDP增速基数较低,而且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实际运行在低于潜在经济增长速度的范围之内。
在中国调整防疫政策之后,外国投行纷纷上调了2023年中国GDP增速预测。我认为,这是有道理的,如果不出“黑天鹅”事件,中央所说的中国经济总体回升,形成一个独立的向上运动轨迹是可以期待的。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中国GDP的增速分别是6%、2.2%和8.1%,三年平均值是5.4%。2022年,中国政府把GDP增速目标定为5%-5.5%之间,应该是以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三年平均数为依据的。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消除基数效应,另一方面又把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速考虑了进去。如果不是疫情反复,2022年实现年初国务院提出的增长目标是完全可能的。
那么,如何推想2023年的经济增速?
因为我没有建立经济学模型,所以只能做一些简单推算。假设2022年GDP增速为3%。2019年-2022年四年间,中国GDP平均增速是4.8%,由于2022年GDP增速之所以为3%,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与疫情有关。因而4.8%并不能代表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速度,沿用2022年初政府制定的增长目标的下线5%和上线5.5%,我们可以大致推算一下。
假定“放开”后,2019年-2023年中国GDP平均增速可以达到5%,同时2022年GDP增速是3%,那么我们可以算出来,2023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应该接近6%。如果我们假定自2019-2023年五年中,中国GDP平均增速是5.5%,那么2023年中国的经济增速明显会超过6%。当然,我要强调一下,这里我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推算,这不是预测,不足为凭,供大家参考。
从上面简单分析中可以看出,2023年中国可能实现的经济增速不仅同基数有关,而且同中国潜在经济增速有关。不管怎么说,除非出现严重的“黑天鹅”事件,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超过5%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为了提振信心,把GDP增速定在6%也无不可。
二、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将来自何处?
回答这个问题,离不开对“三驾马车”的讨论,这虽然是老生常谈,但也是一种标准的分析方法。
(一)消费
毫无疑问,消费短期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中国需要尽快恢复消费需求的增长,但直接刺激消费的效果如何,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虽然在一定时间内会出现一定报复性的消费增长,但如果收入不增长,收入预期不改善,居民恐怕就不会持续增加消费。
很多学者提出发放消费券,直接补贴等主张。这类措施,我觉得对扶贫,保持社会稳定是有必要的,各地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加以实行。但作为一种刺激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发放消费券之类的举措到底有多大作用?我有些疑惑。我认为不解决预期问题,居民就可能会把非正常的额外收入转化为储蓄。比如我把消费券发下去了,不一定居民必须花掉这个消费券,居民花掉消费券之后,省下的钱可能还会存入银行。
根据2023年1月10日人民银行公布的数字,2023年储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大幅度高于2021年9.9万亿的新增水平。居民储蓄存款增加不等于居民储蓄增加,这是显然的。但居民消费偏好降低,居民储蓄率上升应该是个不争的事实。
出现这种情况是预料之中的。随着疫情的好转,这部分储蓄中的一部分会转化为消费,但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关键还是要看中国稳增长的目标是否可以实现。只有当经济增长了,基于经济增长的居民收入增长了,居民收入预期改善了,消费需求才能稳定增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央媒聚焦“经济答卷”:仍需付出艰苦努力
2023-01-18 08:28 中国经济 -
31省GDP增速目标确定,还强调了这两点
2023-01-17 19:05 中国经济 -
半导体供应链珂玛科技将IPO上会,部分主要原材料100%依赖境外
2023-01-17 18:55 观网财经-金融 -
AMD“地基”上的国产CPU,业绩为何大幅波动?
2023-01-17 18:28 观网财经-科创 -
小鹏汽车开年调整售价,最大降幅达3.6万元
2023-01-17 15:12 观网财经-汽车 -
京东:3年新增28万员工,将提升基层员工福利
2023-01-17 14:07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暴雪中国:与网易顺延谈判失败,将于1月23日中止国服
2023-01-17 13:51 观网财经-互联网 -
15层楼全部提前退租,腾讯回应:办公楼宇的正常调整
2023-01-17 13:31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去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名义增长5.0%
2023-01-17 10:12 观网财经-宏观 -
国家统计局:2022年中国GDP同比增长3.0%
2023-01-17 10:06 中国经济 -
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年会在瑞士达沃斯开幕
2023-01-17 08:16 观网财经-海外 -
应对美国科技脱钩,中国要下定狠心做这件事
2023-01-17 07:27 -
互联网大厂再掀“反腐风暴”
2023-01-16 22:10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央行上海总部:着力做好房地产金融工作,支持房企合理融资需求
2023-01-16 19:48 观网财经-房产 -
财政部:集中力量保障疫情防控必要支出
2023-01-16 19:01 观察者头条 -
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成立
2023-01-16 18:30 观网财经-科创 -
燕文物流将主板IPO上会,老板曾因股权与80岁的老父亲“PK”
2023-01-16 18:14 观网财经-金融 -
刘鹤是否会在世界经济论坛与美国贸易代表会谈?外交部回应
2023-01-16 16:24 中国外交 -
历时一年半,滴滴出行恢复新用户注册
2023-01-16 15:56 -
滴滴出行:即日起恢复新用户注册
2023-01-16 15:52 观网财经-互联网
相关推荐 -
CH.1.1能引发第二轮感染吗?中疾控答疑 评论 85美防长又来拱火:将在韩国部署更多战略武器 评论 202美国政府拟全面切断向华为供应产品?中方回应 评论 651IMF预估:今年全球经济增速2.9%,中国上调至5.2% 评论 10250.1%,重回扩张区间! 评论 130最新闻 Hot
-
CH.1.1能引发第二轮感染吗?中疾控答疑
-
欧盟要“硬刚”,7国打起了退堂鼓
-
宠物狗被邻居砍18刀杀死,警方立案
-
美印达成新倡议,声称“将在AI等领域与中国竞争”
-
加拿大一省竟宣布“少量持有毒品合法”
-
“总统待遇到期,博索纳罗申请了6个月美国旅游签证”
-
为遏制中国,美军妄想扩大在菲基地
-
美国档案解密:叶利钦曾称乌克兰是“主要的不稳定因素”
-
美防长又来拱火:将在韩国部署更多战略武器
-
长子被曝出访期间用公车买纪念品,岸田辩解:也是公务
-
今年春节档,“蚂蚁扳倒了大象”?
-
美国政府拟全面切断向华为供应产品?中方回应
-
首次!TikTok CEO将出席美国国会听证会
-
约翰逊称普京曾对他发出“导弹威胁”,克宫:说谎
-
“摧毁第一辆,奖励500万卢布!”
-
秦刚同荷兰等国外长通电话:共同维护供应链稳定
-